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这两种病症究竟怎样区分呢?单凭表象两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对新生仔猪的致死率上,猪传染性胃肠炎对新生仔猪具有高致死率,潜伏期比较短,一般15h~18h即可显现,2天~3天内就可以波及全群。而流行性腹泻潜伏期较长一般需要5天~8天,经过2周~3周之后终止流行。现在这两种疾病在猪场中常常混合感染,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症下药,还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饲料霉菌毒素的问题,很多生下来就呕吐、水样腹泻的猪解剖时,肝脏呈土黄色,特别是麸皮量大的配方,如妊娠料,麸皮达到20%以上,加上麸皮水分高、存放时间长,原料霉变不可避免,霉菌毒素造成免疫力低下,所以在用药的过程中效果不明显。
猪流行性腹泻
哺乳仔猪突然呕吐(哺乳后多发),接着发生剧烈的水样腹泻。粪便呈黄色,淡绿色或灰白色恶臭。病猪迅速脱水,消瘦,极度口渴。多于发病后2-5天脱水而死亡。日龄越小病程越短,死亡率越高。保育,育肥突然发生水样腹泻,粪便呈灰色和茶褐色。腹泻初期,偶有呕吐,欲不振。发病率亦可达100%,但是死亡率较低。3-7天后腹泻停止而康复。猪流行性腹泻死亡率较猪传染性胃肠炎低,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。
如何防控
控制霉菌毒素中毒;提高温度,大环境温度配怀舍不低于15℃、产房产前第一周为23℃、分娩第一周为25℃,以后每周降2℃,保育舍第一周28℃,以后每周降2℃,至22℃止;产房小环境温度用红外灯和电热板,第一周为32℃,以后每周降2℃。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℃。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,产房提前加温;定期做猪场保健,全场猪群每月一周同步保健,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滋生;母猪分娩后的3天保健和对仔猪的3针保健;种猪群紧急接种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;发生呕吐腹泻后立即封锁发病区和产房,尽量做到全部封锁。扑杀10日龄之内呕吐且水样腹泻的仔猪,这是切断传染源、保护易感猪群的做法。对8日龄~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,温热39℃左右进行灌服,每天4次~5次,确保不脱水为原则。病猪必须严格隔离,不得扩散,同时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,推荐方案:高热金针+刀豆素,5天之后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。另外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,保护率达85%,可用于预防本病。还研制出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,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,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。在发病主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。
猪传染性胃肠炎
水其临床症状与流行性腹泻很相似。仔猪下痢呈黄色水样,有时泻出含凝乳块的白色稀粪,呕吐、迅速脱水,很快消瘦,有严重口渴感,食欲减退或废绝。死亡率随着日龄的增大而降低。生长期的猪和母猪症状轻重不一,通常只限于厌食和一至数天,个别猪呕吐腹围增大。有的患病母猪体温升高,无乳、厌食和腹泻。
判断猪传染性胃肠炎还有一个重要依据,就是观察其流行形式,首先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入侵之后,常常会迅速导致各种年龄的猪发病,尤其在冬季,是高发季节。其二呈地方流行性,局限于经常有仔猪出生的猪场或不断增加肥育猪的猪场。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长期存在于这些猪群中;其三呈周期性流行,常发生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新侵入有免疫母猪的猪场。
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,以小肠病变为主,表现为肠壁变薄而透明。肠内容物稀薄如水,呈黄色。偶尔可见胃底出血。
如何防控
当猪群发生本病时,应即隔离病猪,以消毒药对猪舍、环境、用具、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,尚未发病的猪应立即隔离到安全地方饲养。首先对患猪采取禁食,一般禁食2-3天。但在此期间,应将“口服补液盐”30-50克溶于1000毫升温水中让猪自饮。可用下列药物控制继发感染:首先,先注射阿托品,按照每头2-4mg注射;严重病猪可后海穴封闭。最后,肠毒清100斤/套,连用2—3天,同时口服次硝酸铋2-6g或鞣酸蛋白2-4mg,活性碳2-5g。中药可选用地榆炭、肉桂、煅龙骨、神曲、煎煮饮或灌服,一日二次疗效极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