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田杂草对五氟磺草胺、二氯喹啉酸、氰氟草酯、苄嘧磺隆、丁草胺等除草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。在长江流域部分双季稻区稗草对五氟磺草胺、二氯喹啉酸、双草醚等常用除草剂产生了高水平抗性,使用剂量已超出最初登记剂量的 1 倍以上,田间防效仍然很差。苄嘧磺隆、吡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我国使用已超过 20年,在双季稻区一年施用 2~3 次,导致鸭舌草、莎草、牛毛毡等阔叶杂草和莎草抗药性明显上升,田间防效逐年下降。
鉴于双季稻区大部分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、二氯喹啉酸处于高水平抗性,建议严格限制其使用次数,轮换使用氰氟草酯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,延缓抗药性继续发展。
小麦赤霉病:慎用多菌灵 轮换使用氰烯菌酯、咪鲜胺
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常发性重大病害,不仅直接造成产量损失,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(DON)污染麦粒,导致小麦质量下降。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主要发生在江苏、安徽两省,江苏省抗性频率为58.8%,安徽省抗性频率为37.7%,其抗药性发生程度均达到用常规法即可检测到的危险水平。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6省都已检测到对戊唑醇产生抗性的赤霉病菌,抗性频率1.2%~ 6.1%,其中山东省抗性频率最高。
根据监测结果,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局部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,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,轮换使用氰烯菌酯、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,以延缓抗药性发展、提高防治效果、减轻真菌毒素污染。
麦田杂草:建议构建抗性监测体统
麦田杂草日本看麦娘和菵草在江苏、安徽发生频率较高,经抗药性检测,86.4%日本看麦娘种群对炔草酯产生抗性,其中68.2%种群产生高水平抗性;65.7%菵草种群对炔草酯产生抗性,其中51.4%产生高水平抗性。建议构建麦田杂草抗药性监测系统,完善抗药性风险评估体系,根据抗药性检测结果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,延缓麦田杂草抗药性发展。
此外,麦田禾谷缢管蚜对药剂的敏感度在不同地点间变异较大,江苏、安徽、湖北部分麦区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,对啶虫脒、氟啶虫胺腈、氧化乐果、抗蚜威、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。建议在麦蚜产生抗药性地区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,延缓麦蚜抗药性的发展。